广东老兵重游航天城
许多人因辐射落下病根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基地十号区东北4公里处,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园内安葬着590余名官兵、职工、家属的遗体或骨灰。
1958年,基地第一代创业者,从祖国各地聚集戈壁,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从此,一代又一代官兵、职工和家属不惜热血洒边关,忠骨埋戈壁。
在这590多个墓碑中,有十几个和莫沛德老人一起奋斗、生活过的亲密战友。在“神九”发射前,他顶着烈日来到陵园,缅怀曾经的首长们、战友们。
走进陵园如数家珍
走进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青、白、黑三个色调令人一下肃穆起来。一列列整齐划一的青松如战士守候在四周,一个个大小如一的纯白方形墓体下长眠着曾经精壮、帅气的开荒战士,一块块灰黑墓碑刻下他们的丰功伟绩。
“这是孙继光司令,是当年我们基地的第一个司令员”、“这是杨志远、杨丽琴夫妇,是基地司令部的原副参谋长”、“这是和我生活了几十年的技术部副主任胡文全,他是四川人,特爱踢足球,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榴弹炮”……走进陵园,莫老如数家珍。
在这里,和莫老一起生活过的亲密首长、战友有十几位之多。望着墓碑上熟悉的名字和相片,莫老陷入沉默,出来的时候,他的眼睛红了,眼角沾满的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
莫老说,“神九”发射在即,在举国关注航天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在航天城角落长眠的烈士。
多因工伤疾病牺牲
“他们大都是因为工伤或者疾病牺牲的。”莫老说,来到这里,思绪一下回到了54年前,他和战友们一起修铁路、架铁桥,一砖一瓦建设基地。
戈壁滩太阳毒辣,地面温度经常超40摄氏度。笔者行走不到一个钟,便浑身通红了。而在54年前,“开荒牛”们便在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每日每夜地赶工。由于供应不足,他们经常会饿着肚子开工。一旦受伤或生病,死神就会出现,因为医疗条件相当不足。
莫老说,自己能活下来很幸运,“我之前到过东北,去过朝鲜,也许是打下了基础。”由于基地辐射原因,许多战士们落下了病根。直至今日,莫老的一半脸仍长满了斑点,另一半脸则如常人无异,“辐射太大,半个身子经常发麻,退伍后我一直坚持锻炼,熬到了现在。” (辛未)
特写
转运的天气要求比发射时还要高
据新华社电即将驶入太空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神舟九号飞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提供气象保障的第9艘飞船。自1995年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的李兴东,见证了神舟飞船经历的每一次气象考验:风云变幻,所幸有惊无险。
对于飞船发射,气象保障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垂直转运,二是发射。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前,箭船组合体要进行垂直转运。这是摆在李兴东和同事们面前的新课题:从前卫星发射没有垂直转运环节,对浅层风速也没有特殊要求。
从总装厂房到发射架有1.5公里的距离,没加注的火箭托举着已经加注燃料的飞船,成了一个头重脚轻、重心不稳的庞然大物,转运车要承载着组合体以每分钟15米到20米的速度行驶1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内,风速不能高于每秒10米,一旦风力过大,组合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摇晃起来。“某种程度上,箭船转运的天气要求比发射时还要高。”李兴东说。
在神舟飞天历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神舟六号航天员的踏雪出征。发射前飘起鹅毛大雪,空气里都是窃窃私语:“这天气,还能发射吗?”
李兴东和同事们紧张却也镇定:根据预报,发射窗口前冷空气可以过去,大风能够降下来,大雪也会停止。就在航天员登车那一刻,风住雪停!
即便运用越来越精密的仪器,拥有了越来越先进的手段,天气依旧充满不确定。李兴东把航天气象保障比喻为“悬崖边的行走”:事关成败、没有退路。
刚从事预报工作时,李兴东几乎每晚都难以入眠。十几年与天气预报相伴,李兴东心态反而越来越好:“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做足了准备,出现意外情况也不会慌张。” 邵阳工伤律师 邵阳医疗纠纷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