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商西)在昨天举行的外交部蓝厅论坛上,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发表《中欧伙伴关系迎难而进》的主旨演讲。谈到备受关注的欧债危机,傅莹表示,中国没有利用金融作为工具谋取利益的打算,中欧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互利互惠的,不要给这种正常、有益而健康的交往扣上政治的帽子。
不当扩张式强权国家
“人均GDP只有4000多美元的中国,如何去救助人均GDP高达3万多美元的欧洲呢?”谈到欧债危机,傅莹表示,“事实上,中国不是那种旧的、扩张式的强权国家,我们没有利用金融作为工具谋取利益的打算。中欧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互利互惠的”。
傅莹表示,中国通过向IMF注资、购买欧洲债券和增大进口、扩大企业投资等,支持欧洲国家增加就业,恢复经济发展,这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自己的发展。
勿将经济合作政治化
傅莹指出,中欧信任还存在一些弱点,在G20峰会临近时,我们听到来自欧洲充满矛盾的声音,有人说中国应救助欧洲摆脱困境,有人担心中国要向欧洲提出“恐怖的价格”,甚至有人觉得向中国寻求帮助是欧洲的屈辱。她因此提出,中欧间需要培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意识,坚定互利共赢的观念。
在演讲最后,傅莹强调,中国救欧洲的命题是不成立的。中国加强与欧洲的经济合作正是欧洲克服困难所迫切需要的,不要给这种正常、有益而健康的交往扣上政治的帽子,不要将经济合作政治化。
中欧贸易逆势增长
“欧洲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傅莹在发言中提到,在欧洲对外贸易增速放缓的时候,中欧贸易却逆势增长。今年1至10月达到46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强劲的经贸合作,为欧洲企业克服危机的负面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莹介绍,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已开始起步,今年1至7月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0亿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