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黄怒波打算斥资约2亿美元,在冰岛购买300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冰岛国土的0.3%),修建豪华酒店和生态度假村。不过,他很快失望了。去年11月底,黄怒波的购地申请被冰岛政府否决。
黄怒波近日接受采访表示,冰岛政府忌惮的是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他还认为,也许这个世界还没有为迎接中国的企业家做好准备。
到底黄怒波的买地申请为什么被拒?又是否如他所说,中国企业家的对外投资遭到了不公平对待呢?
2011-01-04 第 1934 期
买家有钱,并不吝投资
黄怒波1995年创办中坤集团,靠开发房地产起家,现公司主业为旅游地产。中坤集团曾开发位于北京市西直门的长河湾住宅区,旗下持有大钟寺中坤广场、中坤大厦等商业地产。自中坤转型做旅游地产以来,已在安徽黟县宏村、安徽桐城、湖南岳阳、北京门头沟和延庆、新疆南部,以及美国田纳西州、日本北海道等地拥有产业。在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黄怒波以59亿元的财富身家排名161位。
对于冰岛项目,黄怒波准备了充足的资金。他曾经对记者表示,2亿美元的投资额并不大,完全可以依靠自有资金。2亿美元的资金是在一年半内支出,“即便是投资出了问题,那么随便卖一点物业就可以了。”
卖家缺钱,这块地挂牌出售十年鲜有人问津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冰岛的经济形势就处于水深火热中,甚至出现了“国家破产”的情况。在买地这个问题上,黄怒波得到了冰岛总理、外交部长等多名政要的欢迎。而黄怒波要买的这块土地在产权分布上,6户当地农民占有75%,政府占据25%。那6户农民已经和黄怒波达成了协议,以80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将自己的土地卖出。
另外,这块地挂牌待售已经十年,但是一直鲜有人问津。这是因为,这块地其实是不毛之地,是冰岛境内最寒冷和最荒芜的一块土地。连冰中贸易协会主席萨瓦森也说,搞不懂黄怒波为什么要买那块土地。因为那儿冰雪覆盖四五个月,在那里建高尔夫球场、骑马场,可以利用的季节太短了。当然,曾经当过诗人的黄怒波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就是要做“高端的独家”。
买家有钱,卖家缺钱,所交易的还是市场上卖不出去的东西,这样的买卖哪有不成之理?
黄怒波在吉尔吉斯斯坦和日本投资有失败先例
2005年,黄怒波就曾经试图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做类似投资。由于担心被人搭便车,他要求吉尔吉斯斯坦提供至少5000亩土地。这次交易开始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同样符合他的旅游度假战略,但是,同样也触碰到了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当地反对党的报纸将黄怒波的投资引申到中国的军事与地缘战略上来。甚至俄罗斯国防部长都表态说不希望中国人涉足。“我甚至觉得再去吉尔吉斯斯坦,我的人身安全都成问题。”黄怒波说。
2007年,黄怒波本来准备在日本北海道购买度假基地,结果因为当地民众对中国人的抵触比较强烈而放弃。
有了这两个先例,很多人都认为黄怒波此次冰岛买地受阻一定也和政治有关。
说法一:因为这块地的“地缘政治”色彩没做成生意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北边紧贴北极圈,被认为是欧洲和北美之间极具战略重要性的位置。这个人口仅32万的国家,因为全球变暖可能令北极航线有望实现而不断提升价值。一旦融冰,北极航线将成为亚欧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
另外,还有外国媒体指出,北极圈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通航和石油勘探被认为是中国人“染指”这块土地的目的,这样就为中国在北大西洋找到战略立足点。
为什么国外媒体会如此怀疑?这和黄怒波的经历有关。他下海之前曾经在中宣部和建设部任职,因此,黄怒波此次的土地收购行为被许多媒体打上了官方色彩。为此,黄怒波还公开澄清过。
说法二:冰岛政坛党派之争导致黄怒波的项目不获批
黄怒波认为此次失败的收购行动是冰岛政坛内部党派斗争的牺牲品。本届冰岛政府于2009年5月10日由社民盟和绿党联合组成,有阁员12名,两党各占5名,无党派人士占2名。冰岛政府的总理来自社民盟,这个政党也呼吁促进引资。而内务部部长来自绿党,是一个左翼政党。社民盟和绿党之间存在不少分歧。在黄怒波投资一事上,来自社民盟的许多内阁成员都表示支持。因此,包括黄怒波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购地失败其实是无辜地被卷入了党派斗争中。
内务部部长根据相关法律驳回黄怒波申请
按冰岛法律规定,非欧盟成员国居民禁止在冰岛买地。如果想要得到豁免权,就得有内务部的批准。黄怒波买地正是卡在了冰岛内务部部长乔纳森这里。
乔纳森不批准的理由为,根据相关法律,外国公司在冰岛购地,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公司或机构必须在冰岛拥有住所和场地;所有的公司执行人必须是冰岛居民或已经在冰岛居住了至少5年;对于公司的股权资金分配,五分之四必须被冰岛居民所有;在股东大会中,必须大部分的冰岛居民持有投票权。
乔纳森说,“这不是个人申请获得一片土地的案例,而是一个有限公司的形式,这个公司里黄是最大股东,这种有限公司不符合必要的先决条件”。
黄怒波方面事先了解的政策与内务部引用的法律有出入
黄怒波之前所了解的冰岛投资政策和冰岛内务部公布的这些条件不同。此前,他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在冰岛,对于非欧盟投资者,买入土地可以拥有99年使用权,条件是必须在当地设立公司,且董事会成员2/3以上要求为冰岛人”。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注册很简单,大约只需要几十万人民币,然后两个股东(冰岛籍或欧盟成员)加我就可以了。”
事实上,查阅资料就可以发现,冰岛法律确实规定不动产转让买方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如果是合伙实体,所有合伙人必须是冰岛公民或已经连续在冰岛居住五年以上。因此,很明显,黄怒波对于冰岛当地法律的理解有误。乔纳森对此评价说,“他是有代理人帮他代理的,我想应该责怪的是他们,是他们没有让黄了解到具体的法律。”
冰岛内务部长也在考量保护国土资源
除了法律而外,乔纳森也确实有别的考量。这就是——保护国土资源。而他还考虑进一步地收紧外国人购买冰岛土地的法律条款。他认为,这是在捍卫国家的资源。尽管黄怒波早就声明过放弃对流经这块土地水资源的任何权利,但是由于他想购买的土地面积太大,还是被否决。乔纳森认为,假如批准了,就是为将来大面积的土地买卖开了先例。而现在是否决了,以后的类似案例也会这么做。
冰岛内务部并非只针对中国公司
据记者统计,从2007年至今,冰岛政府共受理25起外国人购地申请,其中仅一起被拒绝。因此,冰岛内务部的驳回决定看起来像是专门针对中国人的。不过,乔纳森公开回应称,这25起购地申请中,确实有欧盟外的人获准购得冰岛土地,不过面积很小,只有4平方公里。
其实,最早引起乔纳森或者绿党戒心的也不是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加拿大的能源公司Magma,这家公司曾经收购了冰岛的一家电力公司,引发了巨大的反对声。而乔纳森认为这家公司钻了法律的空子,在欧洲开设了一家皮包公司,然后来到冰岛投资。这样的做法不尊重冰岛的法律。因此,他特别点名强调以后来的外资公司都不能像Magma这样了。
为什么中国对欧洲投资常常遭遇误解与不信任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数据显示,在有中国投资的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欧洲仅占3.5%,而亚洲却占了70%以上。然而,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虽然不多,反响却很大。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去年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状况的报告,标题十分醒目——《争夺欧洲》。报告指出,中国正在“购买”欧洲,从购买欧洲国家债券、投资欧洲企业到涉足欧洲日益开放的公共采购市场;而正在遭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也日益向中国敞开投资大门。
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往往引来很大的关注,而多数人表达的是担忧与不信任。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遇到的冲突经常被欧洲媒体用作反面教材,这导致中资企业国际形象不佳。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农业和贸易部高级政策分析师安杰伊•克维钦斯基说,他个人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但现在案例不多。他认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与在非洲投资的环境有很大区别,非洲由于没有社保体系,当地法制不健全,而本地劳动力大都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当地民众容易在土地和收入等问题上与中资公司发生矛盾,而欧洲投资环境成熟,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更简单,可是中国企业和欧洲市场现在还相互缺乏足够客观和全面的了解。
另外,因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还是国企,因此,就算是民企也常常被认为有中国政府在后面。一些国外媒体在报道黄怒波的新闻时提到国企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取得了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的码头经营权,让北京在通往欧洲大陆的入口处获得了立足之地。事实上,中远对这个码头的经营也伴有风险,但是这背后却是有中国援助希腊的涵义在里面。因此,尽管黄怒波的公司是个民企,但是他曾经的党政工作经历还是很自然地让外国媒体有所联想。
所以,整体形象的打造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重要,因为既往的印象会影响到投资目的地政府、民众对企业的判断。另外,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所说,中国自身的国际形象也很重要。“企业家有责任推动政府去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
摒弃受害者心态,积极适应是关键
黄怒波称自己很天真,“我见了冰岛外交部、商务部、经济部、财政部、工业部,甚至总统,哪知道最后被内务部长给拒了。”不过,按照工作权责,内务部部长才在国外企业家投资这些事项上具有话事权。因此,对于按章办事的内务部长,确实没什么好苛责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当地法律充分地研究与尊重。而黄怒波方面最后怪冰岛内务部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黄怒波表示,除了在冰岛注册公司和董事会冰岛人占大部分两项,内政部曾经跟中坤进行沟通以外,其他事项再无主动跟中坤进行联系。 但是,黄怒波应该怪的是企业在冰岛的代理人,而非冰岛内务部。获得详尽的法律条款,向投资人解释,主动与内务部沟通、联系,这是投资人委托的代理人应该做的事情。况且,这个项目需要的土地确实比较大,而且在每年都有四五个月冰雪覆盖的不毛之地上盖度假项目,确实会引起关于环保、地域安全在内的一些猜疑,就更需要沟通。
因此,对当地的法律体系、场游戏法则的了解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用在中国做生意的思维去国外行事,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通病。
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是投资者的圣地,所以中国企业家对外投资要做好应付各种困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