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掮客”们带领下,媒体就千方百计地创造价值
在这种以广告价值、收入为导向的办报方针下,崔斌治下的京华时报在广告运作中有什么表现就不足为怪了。一位网友如此调侃:“当我们知道了《京华时报》总经理叫崔斌,就是达芬奇事件中潘庄秀华与李文学的中间人,收取了巨额费用时,他给著名的中非希望工程发奖,给蒙牛化工厂发奖,给涉嫌价格欺诈的家乐福发奖,给婴儿产品里含有致癌物质的强生发奖,我一点都不奇怪。”
京华为蒙牛颁发公益奖项,是在“毒牛奶”事发之前,倒不是有意挑战公众认知。这里的实质问题在于,一家在2010年被公安机关认定造谣竞争对手产品安全的企业,是怎么能够轻易获得媒体信任,为其奉上种种头衔大奖的?事实上,有这种问题的也绝不止出在京华时报。在12月24日蒙牛曝出被检测到强致癌物之后,有多少家媒体被“打脸”——
9月20日,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和艺康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榜单揭晓,蒙牛作为唯一一家本土乳企荣获大奖。
2011年11月,由重庆市工商联合会、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一次评选活动中,蒙牛荣获“行业典范企业”奖。
12月7日,由成都商报重磅推出的“2011新食尚大典”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市民高度热情参与投票,蒙牛荣登年度安全食品榜单。
有人说,中国消费者“太贱”,没记性,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过曝出过丑闻的企业,是一种纵容行为。但谁能够否认,“崔斌们”主导的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纵容呢?在利益的驱动下,媒体、企业往往已经成为联系很强的利益共同体。
在这种行业氛围下,崔斌这种媒体人摇身一变,就可以办“传媒中国网”这样的公关公司,两面通吃,一手遮天,也就不足为怪了。 |